致我遇過的日本人
跟我最有缘的,就是日本人。
他们遍布世界各地,
他们遍布世界各地,
我们相遇,结伴同行,然后分离。
旅途中,一起聊生命,
旅途中,一起聊生命,
聊自己,聊彼此,相逢恨晚。
但这些温暖的回忆,
总在旅程结束后渐行渐远,
我以为是距离造成的关系。
此次日本行,
我以为是距离造成的关系。
此次日本行,
联系了几年前认识的旅人,长谷冈,
期待分别多年后,
期待分别多年后,
可以重温当年的友情。
他只是礼貌,
淡淡的回了一句好的,
说他在四国,欢迎过来。
也联系了日本教会,
每次旅行都想认识当地基督徒,
过去在印度或蒙古,
过去在印度或蒙古,
皆遇见至今依然联系并且深爱我的弟兄姐妹。
大阪的弟兄,很客气的说好,
大阪的弟兄,很客气的说好,
东京的弟兄,无声无息。
经辗转,
经辗转,
后来因为行程不顺路的原因,
放弃了找长谷冈。
其实也因为感觉不到对方的热诚,
其实也因为感觉不到对方的热诚,
于是并不积极,
我面子薄,若对方没有表示,
我面子薄,若对方没有表示,
我就会 “ 识做 ” 的走开。
大阪的弟兄很客气的告诉我怎么去教会,
我们彼此礼貌,安静的参加聚会,然后结束,
当我还在猜测他们会否邀请你一起喝茶聊天,
就像我在印度蒙古遇过的弟兄姐妹一样的时候,
人群已经一一各自归家,
大阪的弟兄很客气的告诉我怎么去教会,
我们彼此礼貌,安静的参加聚会,然后结束,
当我还在猜测他们会否邀请你一起喝茶聊天,
就像我在印度蒙古遇过的弟兄姐妹一样的时候,
人群已经一一各自归家,
剩下我和几位门徒,没有想挽留的迹象,
于是我又 “ 识做 ” 的告辞了。
至于那位已读不回的东京弟兄,
于是我又 “ 识做 ” 的告辞了。
至于那位已读不回的东京弟兄,
在我快要到东京的前一天终于回复。
问了该如何搭车前往,又是已读不回,
等我到达东京,他回复了,不过是在凌晨时间,
没有问我需要在那里等吗,没有问我会不会搭车。
问了该如何搭车前往,又是已读不回,
等我到达东京,他回复了,不过是在凌晨时间,
没有问我需要在那里等吗,没有问我会不会搭车。
第二天,因为搞不懂复杂的东京铁路,
而且同样面子薄,怕没人搭理,怕尴尬,
结果我很怂的决定不去了。
我不出现,对方没打电话来,我也无心交代,
之前的对话好像一场不存在过的幻境。
写这篇文章,心里难免失落,
之前的对话好像一场不存在过的幻境。
写这篇文章,心里难免失落,
但真的没有责怪或控诉日本人的意思,
反而是深深感叹,还有反思。
在想,日本这样一个高度发展,
反而是深深感叹,还有反思。
在想,日本这样一个高度发展,
整齐,方便的国家,
活在这里应该要遵行很多的 “ 规矩 ” 才能成事吧?
活在这里应该要遵行很多的 “ 规矩 ” 才能成事吧?
新加坡呆两天我已经受不了,
何况是比新加坡还先进几倍的日本。
路上遇见的每个人都在默默的进行着他们的 “ 责任 ”。
没有言说的礼义,善意保持的距离,
大家深有默契的为彼此着想,
本是善的举动,却莫名制造了无形的禁锢,
人人不敢轻举妄动,不肯真情流露,
并非他们要故意对我冷漠,
路上遇见的每个人都在默默的进行着他们的 “ 责任 ”。
没有言说的礼义,善意保持的距离,
大家深有默契的为彼此着想,
本是善的举动,却莫名制造了无形的禁锢,
人人不敢轻举妄动,不肯真情流露,
并非他们要故意对我冷漠,
只是这社会的结构,让他们压制了心里的原始,
也许是生活的疲惫和压力,
让他们不愿再牺牲多余的时光给一个陌生人。
我想我终于明白为何那么多日本人去印度了,
只有印度那么一个杂乱无章的国度,
让他们不愿再牺牲多余的时光给一个陌生人。
我想我终于明白为何那么多日本人去印度了,
只有印度那么一个杂乱无章的国度,
他们可以做自己,
可以不用理会他人想法,社会眼光,
可以抛开礼仪和规矩,安心的做自己。
我在印度遇见的长谷冈,
不是这个跟我礼貌客气对话的长谷冈,
日本的弟兄姐妹跟他很像,
日本的弟兄姐妹跟他很像,
他们似乎无可奈何的依循着一条隐形的线路前进。
路上遇见的日本人,
路上遇见的日本人,
还有活在日本的日本人,不是双面人,
他们只是选择牺牲自我,
他们只是选择牺牲自我,
遵行规律来成全一个更大的画面。
是否在路上自由奔放的,无拘无束的灵魂,
一旦回到 “ 圈子 ”,就必须无奈放弃,
妥协于制定的一套模式?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印度的放肆无章,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印度的放肆无章,
日本的含蓄内向,其实同体,
那只是一个人内心的光暗投影。
离开日本回来,我不禁问自己,
那只是一个人内心的光暗投影。
离开日本回来,我不禁问自己,
是否也不知觉成了框子里的蚂蚁?
看得深,也写得真好。就觉得你把自己的全部感官都交给身处的环境,全身心地去感受身边的人、事、文化、风景。感受得多了,积累起了对各种事物的经验推断,装了好多好多小小理论。很赞。B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