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8, 2017

野三坡




跟 H 聊天,
聊起听过的歌。
他说想找一张专辑,
里面有首野三坡,
我说浮躁啊,
对,对,对,就是浮躁。

1996 年,
王菲发表了这张梦的专辑。

现在还有没有人听王菲?
有个年轻朋友说王菲的歌很怪,
唱法也怪,不好听,
她已经过时了。

浮躁是最 “ 王菲 ” 的专辑,
这之后无人超越,包括她自己。

第一次听,感觉鸭子听雷,
如梦似幻的呓语,
深涩的词曲,
没一首可以单独抽开,
亦无法加插任何一首,
10 首歌她创作了 8 首,
其中几首完全没有歌词,
只有她咿咿呀呀自创的语言,
在那个年代是多么前卫。
我刚17岁,听了很久才逐渐接受。

彼时是她最红的时期,
不顾市场,
任性的出了这样一张专辑,
不可谓不大胆,
想当然尔,销量不理想。

有浮躁,必有窦唯,
这是他和她的梦。
那个北京炎夏,
他们挤在四合院,
一起完成了梦,
可梦没有延续,
两人终究还是分开。

最爱野三坡,
我对 H 说没有想过会有人喜欢野三坡,
这首无词歌,
只有王菲梦一般的呢喃,
似一首未完成的作品,
可最爱的却是这首。

野三坡是什么?

她没有解释,
我也没有深究,就任它如此,
多年以后,
窦唯出了一张竹叶青,
那旋律根本就是野三坡的延续,
不过已是后话。

跟H结束聊天,
驾车沿着海边播放这张尘封许久的大碟,
生活越来越厚重,
层层包裹着灵魂,
很久已不再轻盈的歌唱,
17岁去了天边。

今天,
抛开那些有为无为,无常有常,
让生命是生命,死亡是死亡吧,
都是人生,都是定律,都是梦,
何苦执着?何必紧抓?
就算没人再听王菲,
就算我已回不去17岁,
你心里一直有片属于自己的野三坡。

九月天高人浮躁
一切都好 只缺烦恼
La Jam Bo La Jam Bo。

她留给我的原来不是歌声,
是活在当下。

Tuesday, March 21, 2017

金鋼狼之歌




依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中午,
一个人在戏院看 《 Logan 》。

每年看 X-men 已成了指定朝圣,
那是我十多岁开始就爱上的美漫英雄。
跟一般认知的超级英雄不同,
X-men 是群体而非个体,
他们如怪物般被人嫌恶,
不像超人那样万人景仰,
个个的超能力天马行空,
看得我目眩神迷。

当年知道它被拍成电影时,
我兴奋死了。

X-men 是第一个把超级英雄 “ 时尚化 ” 的,
人物并没有如漫画一般 “ 五颜六色 ” ,
反而一身黑冷酷帅,
那感觉超屌,
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毕竟现实和漫画两种意境,
若真忠于原著,那画面有多滑稽。

金钢狼从未被定位成主角,
但不知为何却成了最重要的角色,
想是人物众多,只得取舍。

电影版时好时坏,
《 First Class 》 好看,
《 Apocalypse 》 很烂,
来到 《 Logan 》 ,
才发现这系列已经陪伴我超过十年。

电影的开幕我看见一个窝囊的金钢狼,
他酗酒,他一拐一跛,他不再战斗,
他成了司机,賺钱要养活自己和恩师 X 教授,
他不想活,偏偏他的能力是超强痊愈力和延迟老化,
于是他苟延残喘。

这套电影里,
他的痊愈力终于减弱,开始衰老,
最讽刺的该是 X 教授,
世界最强大脑患上了老人痴呆症。
彼时已经没有变种人,
旧一代死光,他们是硕果仅存的几个。
他没有抛弃他,
两人如父子般彼此厌恶,又彼此依赖。

他不再是金钢狼。

直到她出现。

罗拉,这个如他一样的女孩儿,
如他一样暴戾,一样悲剧,一样 “ 有刺 ” 。
他千方百计要摆脱她,却是纠缠不清,
一夜间,他从 “ 儿子 ” 忽然变成了 “ 父亲 ” 。

女孩跟他一样是个不幸的试验品,
逃了出来自然要被抓回去。
逃亡的过程里他们一起受伤,一起痊愈,
他始终是个硬汉子,不流露一丝感情,
只有在教授死的那天,
发疯似的狂打车子泄愤,然后晕厥路边。
他跟罗拉说我的责任到此为止,我不欠你!

 “ 每个我在乎的人最后都会离我而去!!! ”

他对她大吼,把她赶走,
那眼神是绝望与深爱交缠。
可是知道敌人追杀 “ 女儿 ” 的时候,
他立时放弃了自己,
放弃了生命,狂奔回来救她。

他还是那个金钢狼。

临死前,罗拉泪流满面,抱着他喊出爸爸,
他说:  “ 啊。。。原来是这个感觉。。。 ”
然后沉沉睡去,不再醒来。
这里有两个解读:
一,终于可以死去,
二,他终于明白了亲情。

我没有哭,可内心如此惆怅和释放。
告别金钢狼,一如告别我的青春,
告别我曾有的年少轻狂和忧伤。
他最后帮自己和女儿放下了 “  刺 ” ,
吾亦复如是。

不知哪个粉丝把 Johnny Cash 的 《 Hurt 》 ,
剪辑成电影片尾曲,
感觉竟是出奇配合,
那把沧桑的男声一开口,
完全表达出狼叔一辈子欲言又止的爱恨情仇。



Thursday, March 16, 2017

啦啦看啦啦




一个人去看 La La land。

以为下画了,
那天人在商场看见还在上映就买票进场。

我以为我会为戏里的爱情流泪,
但最后我哭却不是因为爱情,
而是看到追逐梦想的过程那么痛苦,
那么叫人想放弃,
是看见自己也曾拥有梦想,
看见自己最终放弃了梦想而哭。

我很喜欢那首 《 城市之星 》,
他们轻轻柔柔的唱,
而我沉溺在静好的时光,
回忆起自己做过的每一个梦。

你是否还记得梦?
是依然追逐,或是遗忘了?
城市之星,你是否为我闪耀着?

Monday, March 13, 2017

告别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诞生于抗日战争中。
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
1935年,蒋介石预见一旦战争爆发,
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可能守不住,
最终国民政府必将退守西部。

1937 年 8 月,
云南省主席龙云提出《滇缅公路计划》,
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
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
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

七七事变以后,
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
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日本人手中。
武汉会战以后,战争变成了消耗战,
物资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

香港沦陷以后,整个中国沿海港口,
就只有广州湾是唯一的出海口,
别的沿海港口比如澳门也被日本封锁起来了。
国民政府所需要的物资都需要通过广州湾运输,
急需一条安全的国际运输通道,
中国国民党政府于是在 1938 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
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
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滇缅公路源起昆明,终于腊戌。
80% 的路段是崇山峻岭,
这成了招募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大问题。
在那个刻不容缓的年代,
抗战激情高涨的年轻人产生了惊人的学习效率,
他们在滇缅公路建设中磨练成为技术骨干,
创造出滇缅路上的奇迹。
约 20 万劳工被征集来到公路上,
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因青壮年大部分都应征入伍了,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只筑路大军。

1938年8月底,经过 20 万人的艰苦努力,
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瞩目的滇缅公路终于通车了。

滇缅公路,这条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
跨越中国最湍急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干道,
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抗战初期,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
维持经济运转所需要的各种物资;
无数内迁到大后方的人们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
总之,当时维持整个抗战所需要的、
中国不能生产所有物资,
都依赖这条生命线运进大后方。

滇缅公路还有一个无形的作用,
它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日本军原本要在正面打败中国军队,
但由于有了滇缅公路在内的对外通道,
使得日本军改为从沿海越南、
西北和缅甸封锁中国的对外通道,
这样给疲惫的中国军民有了喘息的机会。

日本不信中国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
更不会相信严重缺乏施工机械的 中国劳工,
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是他们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了埋葬日本占领中国的大道。

《 取材自维基百科 》


后记:
离开腊戌前往瓦城的那天,
我才从家富口中得知这条每天都要走好几遍的烂马路,
竟然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滇缅公路。

Monday, March 6, 2017

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我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华校原来都不是正规的。

家富说以正规标准来说,
所谓的华校只能算是补习班而已,
孩子们一大早去学汉语,
然后中午到政府的缅校上课,
如果觉得汉语学不够,
上完缅校,下午回去上过。

听着都累,当地人却早习以为常。

华校文凭不被缅甸接纳,
但大陆和台湾皆承认,
所以缅北华人最大的梦想,
就是去台湾或大陆发展。

最近有一套电影 《 再见瓦城 》 ,
说的就是腊戌华人的心酸史,
导演趙德胤本身来自腊戌,
小妹说他老家在附近隔几条街而已。

放眼海外,
不管是马来西亚或缅甸,
华人子弟办教育总那么刻苦。






几年前这里的教育制度偏台湾,
当时国民党执政,
毕业后可到宝岛深造,
陈水扁当选后却因政治问题,
禁止缅华留台,
结果腊戌华人纷纷向大陆投靠。

后来陈水扁下台,
台湾重新开放学位,
可当其时,
整个缅北华人的风向已经转向大陆,
加上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崛起,
台湾在腊戌的影响已不若以往。

家富喜欢和老人家对话,
他们知晓和体验过许多历史的真貌,
这些老人的留言就是珍贵的遗产,
可惜这一块没有人在做。

他有打算写下腊戌的历史,
我说快去快去,
这些东西必须有谁去做,
不然真的不见了。






其实缅甸华人的数目并不少,
他们遍布全国各地,
掌握了大部分的经济动脉,
这跟马来西亚很像。

华裔的数目大可超越七大民族之一的克钦族,
但华人害怕排华而不敢承认身份。

路上看见的大多是华人但他们不认,
家富说。

政府随随便便,
也没有特别统计过,
于是华人就成了 136 支少数民族里的果敢族,
相传果敢人乃明朝皇家后人,
他们的语言和中国边界,镇康的语言相似。






此趟行程没能去到果敢和木姐一探,
实为遗憾。

到底果敢和政府在打什么?

为了争取真正的自由吧。

果敢表面是自治区,但实质上不是,
别的民族弄身份证只要 2000 到 3000 缅币,
华人却要 20,000 ( 马币800 ),明显针对华人,
还有许多不公平政策,说也说不完。

虽然换了政府,但改变不大,
看来抗争还需要一段时间。
家富的语气听不出失望或无奈,
或许早已麻木。

这类争取自由的故事,
世界每个角落皆在上演,
分别在于某些国家得到国际关注,
某些则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

果敢人一直没有占据世界太多的焦点,
有谁在乎他们的存亡?
缅甸华人的明天在那里?

但愿有天,可以拨云见日,
家富淡淡的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