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燹、孱、爨、麇、魆、匝、熹、嘬、溽、齁、橐、蔂、矗、暭、騑、
溷、喁、疖、趔、阒、趄、忒、萋、胪、罡、趿、阍、讫、汩。。。
要不看也没看过,要不就看过但不曾认真查找,
中文作家里应用最多深涩字眼的作家,果名不虚传。
2) “ 𨑨迌 ” ,闽南语里玩耍的意思,音 ti to,
形容人在世上游游荡荡,
白天头顶着太阳游走,晚上顶着月光睡去,
如此自由自在,也如此孤单寂寞。
漂漂𨑨迌人
漂漂𨑨迌人
冷暖人生若眠梦
不免怨叹
连体婴般相依为命的两个汉字,
像终于找到贴切形容自己的字般看呆了去。
3) 没有读过《吉陵春秋》,
大马人沾光似的把书里的吉陵认定为马来亚某地,
可李永平从来没有承认,也没有否定,
一如他不曾自豪于自身的马来西亚身份,
亦不自居为台湾人或大陆人。
忽然想起蔡明亮。
马来西亚人 = ?
我怀疑东马人是否总处于游离的状态,
婆罗洲这块世界第三大雨林,我们同时接近,也遥远。
4) 少年永是不是作者真实回忆,重要么?
“ 回忆和书写,说穿了,不就是挖空心思找一堆理由,
为自己过往可耻可悲的行为开脱吗?写作,终究是自私的行径。 ”
李永平毫不留情揭开每个隐掩写字之人丑陋脸孔的帕子。
5) 性,男性作家创作里密不可分的组合成分,
跟女性作家笔下的性不同,男人的性成分只有原始,
从少年永在门外一边偷听克丝婷姑妈自慰,
一边手淫,尔后沉沉睡去,
两姑侄池塘夜泳,到目睹姑妈和一群白人露天交媾,
一直到新唐客栈,雨夜里差点强暴姑妈。
克丝婷无疑是少年永最初的原始,每个少男的创世纪。
6) 也许经历过 《灵山》带来的震撼,
《大河尽头》没有期许中的冲击,
我确是喜爱婆罗洲,喜爱大河尽头,还有字里的魔力。
7) 峇都帝坂,少年永和克丝婷姑妈相约前往的终点,
婆罗洲中部圣山,那里是河的尽头,上
网查询,我遍寻不着这方土地的任何资料和描述,
还有那片血湖 - 浪 • 巴望达哈,
还有登由 • 拉鹿秘境的婴儿森林,
虚构?
合该改掉这过于认真的陋习,毕竟小说。
8) 认真二部曲:
在 Youtube 也找不到克丝婷姑妈爱哼的那首 《荷兰低低的地》,
但历史上婆罗洲真有过兰芳共和国的存在。
9) 汉字在书里被应用得淋漓尽致,汉字之于李永平有着何等意义?
“ 我必须塑造我自己的母语 ”
非中国母语,非台湾母语,非南洋母语,
是 “ 自己 ” 的母语。
比起字里行间热带雨林离奇幻丽的描写,
一座座用方块图腾架构起来的南洋碉堡,
还有各色各样白人,唐人,土人彼此之间渗透出来的欲水,
“ 母语 ” 才是溯流而达的源头。
10) 生命的源头……不就是一堆石头、性和死亡?
没有看过那么精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