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陵春秋
有些经典真的是要在恰当时间欣赏,
作品再好,不同时空会折射不同价值。
大约二十年前就知道吉陵春秋,
那是我疯狂饱读文学的年龄,
也不管读没读懂,反正把多数名著刨了,
唯独就漏了吉陵春秋。
后来后来,我就被手机 “ 毒害 ”,
很少再读书,都把时间花在屏幕上,
这样不好,却无可自拔。
当然断续的还是会买些经典文学来读,
吉陵春秋其实是去年买下,
拖到今年三月才读完。
读的过程各种不耐烦,
网络时代,我的耐性被各种短视频摧毁,
要安静的拿着书本读完上面的字句,
竟是变得挑战,想当年我可是一日十行,
一个月可以完成一本厚厚文学的人,
怎么沦落至此。
知道这本书的时候,李永平还在世,
如今读着,老先生早已仙去多年,
曾有人把吉陵认作马来西亚上世纪的乡镇,
其实真不必沾光,李永平虽是砂拉越人,
字里行间一丝南洋气息也无。
吉陵小镇是个虚构之城,
不像南洋,亦非台湾,反像中国乡镇,
书里分为四章,每章各有三个故事,
你可以把它看成一部四篇章的长篇,
也可以把它读成十二个独立短篇。
书里的人物各种穿插,
似乎互有关联,又无所联系,
第一章死了老婆,要报仇的刘老实,
虽然没有明说,他的身影却分别出现各篇章,
有些人物看起来好似是同一个人,
却又在各个篇章里有着各种不同的名字,
于是你不确定是同一人抑或是巧合,
虚虚幻幻,真真假假,我迷失在吉陵的街角巷弄。
是不是上年代的文学非得钜细糜遗描写场景?
某些故事读了很久还未进入正题,
都在讲述各种风景,人物穿着,天气变化等等,
不,不是文学的问题,是我,
是我变得浮躁,变得无法安静读书。
全书读毕,唯一有印象的是《好一片春雨》,
也许那是全篇唯一在说下雨的故事,
其它篇章一直是酷热难挡的干旱,
我本浮躁,更加难以读下去,
于是《好一片春雨》读来格外轻松写意,
很快读完,虽然故事说的是沉重的拐卖。
故事表达手法,文字造诣是高级的,
不过我在二十多年后的现代已经浸淫声色五光,
看过许多摩登糜烂的创作,
自然不会对吉陵春秋的表现手法感到惊叹,
于是看完之后,除了满足终于读完书的虚荣,
再也没有其他的感受。
Comments
Post a Comment